2025年4月26日,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(S202310608144)主持人,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1化工1班苏艳蕾同学在杨帆楼201对项目研究进行总结汇报。指导教师郭映桃,科研团队负责人蓝平教授及部分教师、同学参加了总结汇报会。

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,药用辅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片剂的成型质量与药物释放效果。传统辅料常面临崩解性能不稳定、成本高、环保性不足等挑战,制约了中药制剂的产业化升级。针对这一问题,创新团团队在郭映桃老师、蓝平教授的指导下,成功开发出基于羟丙基木薯淀粉的新型药用辅料,为中药片剂生产提供了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
2023-2024年,该团队以广西特色木薯淀粉为原料,采用环保型浓碱湿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淀粉,突破传统湿法取代度低的技术瓶颈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(如淀粉浆浓度、催化剂用量、反应温度等),显著提升取代度与生产效率,所得产品兼具优异的亲水性、高溶解度和抗凝沉性。实验表明,在 47.5%淀粉浆,淀粉质量 10%无水硫酸钠,淀粉质量 7%环氧丙烷用量,碱性环境 pH=11.8 条件下,40℃反应 15h 制备得取代度为 0.159 的羟丙基淀粉,其羟丙基含量 5.61%,反应效率高达 79.95%。羟丙基木薯淀粉作为黏合剂与崩解剂,可有效改善板蓝根片剂、复方丹参片等中药固体制剂的成型质量,片剂脆碎度降低至0.8%以下,崩解时间缩短至15min内,溶出度达药典标准,成功解决了裂片、粉碎等工艺难题。

图 板蓝根素片外观图(a:14目~60目间的板蓝根颗粒;b、c、d:板蓝根素片)
羟丙基木薯淀粉的研发与应用,不仅为中药制剂提供了安全、高效、可降解的辅料选择,更彰显了绿色化学理念与本土资源利用的深度融合。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化,这项技术有望成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,为守护人民健康与生态平衡注入新动能。
撰稿:苏艳蕾;摄影:林铭濠